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00852香港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梦幻晨星
发表于: 2020-6-29 15:21:4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你这篮子哪儿买的?我找了好多都不满意!"
" 这是上海哈尔滨食品厂出的‘竹报平安’点心礼盒,外包装篮子是贵州赤水的老师傅卢华英用的非遗技艺,这还是上海对口支援的精准扶贫项目呢。"
市民杨蕾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时下流行的 " 野餐风 " 照片,照片中的竹篮引起了不少朋友的注意。而这只竹篮,也让杨蕾觉得这组 " 网红照 " 有了人文味道。


" 竹报平安 " 点心礼盒的外包装采用了非遗技艺
不过,立即赶到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淮海路门店的杨蕾朋友空手而归。因为手工产能有限,首批 " 竹报平安 " 礼盒 6 月 18 日甫一上市即告售罄,第二批仍在赶工中。
如何让非遗技艺成为脱贫致富的方法,也让这些濒临失传的手艺重回公众生活,上海正携手对口支援地区,探索一条 " 活态传承 " 的新路。
从作品到产品
这款 " 竹报平安 " 的策划者之一,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推广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的非遗技艺。
" 有些非遗技艺,现在看来似乎缺少了实用价值。" 章莉莉和同事曾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当地绣娘拿出刺绣精美的鞋垫送给他们,这是当地女子昔日至关重要的定情信物,但带回上海却几乎没用,要么放进柜子里收起来,要么裱成画挂起来。
" 国内匠人一柄手工折扇,开价就 20 万,这价格就是奔着直接进博物馆。" 去年在巴黎举办了亚洲当代工艺展的建筑师沈若凡,希望在海外推广中国手工艺,在寻访国内手工艺匠人时颇有感慨," 按照这样的思路,技艺能持续多久?" 然而记者走访中," 走进博物馆 " 是许多非遗传承人心中最理想的非遗传承模式——通过财政拨款或高价收购将之 " 保护 " 起来。
即使尝试过 " 市场化 ",做法往往是通过外贸订单将非遗推向 " 工艺美术 " 方向——这使得非遗技艺与消费市场渐行渐远,除了 " 挺好看 ",年轻人不知道这些物品所承载的生活历史和文化含义。章莉莉也坦言,很多非遗传承人一开始身份是工艺美术大师,让他们放下身段将手中绝活做成生活日用品,心理上有落差。


非遗技艺做出的东西,除了 " 艺术 ",更应 " 好用 "
但沈若凡在海外拜访的工坊情况不同。法国金银器工坊 ODIOT 已有 300 余年历史,他们做过拿破仑加冕时的佩剑,做过贵族家的大型烛台,如今在制作各类餐具和灯具,产品始终与时俱进。章莉莉说:" 我们要做的,是让传承人意识到,非遗能养活自己,也能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章莉莉与陕西渭南市澄城刺绣非遗传承人武麦花交谈时,注意到她袖口繁复精美的刺绣,感叹 " 我们平时袖口最容易磨坏,哪敢穿这样的衣服 "。武麦花听完笑了:" 袖口当然最容易被磨坏,所以才要用刺绣来加固呀。"
加固,原本是刺绣最原生态的使用价值,这为非遗产品研发思路带来 " 回归 "。武麦花做鞋垫、纳鞋底是绝活,针法核心就是耐磨。PACC 帮她联系到上海设计师陆坤,将针法用在运动潮牌的手肘、裤缝等处,装饰之外也让实用功能延续。" 非遗核心技艺传承的同时,使用价值也要传承,要在现代都市寻找技艺新的应用功能。让技艺随时代而发展,随生活需求而变化。"


鞋底刺绣的工艺被设计师用在运动服手肘处,美观之外还能加固,是刺绣的传统功能
上海的优势,在于开放,多元文化总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不久前,来自上海对口支援的青海果洛的非遗传承人们,与设计师、法国工作营师生一起,做出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非遗产品——银饰锻造传承人段松文和设计师施军燕合作,以上海绒绣和藏族银饰锻造制作了化妆盒,唐卡传承人和果洛藏文书法德昂洒智的学员们制作了团扇,还与设计师合作完成一系列时髦的包袋。


PACC" 文化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 课程上的少数民族手艺人与老师
这是 PACC 作为 " 文化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 基地之一,推出的培训课程:非遗传承人与艺术家、设计师交流学习,并在最后阶段共同完成一批融合传统技艺和当代审美、实用价值的产品。90 后贵州竹编工艺传承人杨昌芹,是贵州赤水来上海参与 PACC 课程的首批学员之一,收获颇丰。她回去后不久,当地政府组织的第二批学员再次来到上海。
每年的上海设计周,章莉莉看到设计师就会拉他们进 PACC 展台,介绍非遗作品,希望他们从中寻找灵感,跨界合作。" 我们的目标是让艺术家、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跨界合作,让非遗技艺以新的方式进入当代城市生活,从作品变成产品。"
从产品到商品
杨蕾曾在一次展览上对 PACC 一件竹编灯罩 " 一见钟情 ":" 工艺细腻,配色大胆,造型优雅。" 可是几次希望购买,得到的答复都是 " 还没有量产 "。
如今,这一系列竹编灯罩依旧挂在 PACC 办公室的墙上。早在 2016 年,PACC 就邀请荷兰设计师和东阳竹编传承人,合作设计出这批竹编产品。然而在多个设计展上吸睛无数却无法推向市场的关键,在于居高不下的成本。" 我们一直想在这系列产品的基础上改良推向市场,实验过若干次,但一直控制不了成本。" 由于手工成本高,最大的竹编灯罩售价高达 6000 多元。


荷兰设计师和东阳竹编传承人合作的竹编灯罩在多个设计展上惊艳众人却始终没有推向市场
又一次跨界合作给了章莉莉启发。去年进博会上,搭载藤编车筐的凤凰自行车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携手遵义的藤编技艺非遗传承人,共同设计研发出这些藤编自行车配件——这是贵州遵义第一次和上海老字号企业合作。
" 要想成功市场化,需要逆转思维——先想好商品定价,再找设计师和传承人研究如何设计才能控制成本。" 章莉莉觉得,要把非遗产品推广为成熟商品,必须倒过来做。"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和市场敏锐度,是传承人或高校力不能及的。非遗这条产业链上,需要各个环节专业力量系统参与。"


凤凰自行车与贵州遵义藤编传承人的合作开启了 " 老字号 + 非遗 " 的合作模式
章莉莉和同事们萌发了让 " 老字号 " 企业和非遗 " 跨界 " 的想法。去年 11 月 29 日,进博会闭幕后不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就与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联合举办 "2019 非遗传承与 IP 创新大会暨 2019 第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 "。
" 老字号需要新的文化内容,传承人需要和企业合作。" 章莉莉回想当时的活动,不像个学术论坛,倒像个‘相亲’大会。" 活动流程模拟相亲节目 " 相约星期六 ", 5 位非遗传承人和 5 家老字号企业代表,每人发言 5 分钟;现场专家组成 " 观察员 ",不光现场引导,还有跟踪服务,推动双方 " 携手 " 的成果,今年陆续落地。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与卢华英的 " 竹报平安 " 正是此次 " 牵手 " 成功的首批成果。" 上海有市场,对口援建的地区有传统工艺。发挥双方优势,自然帮扶对口援建地区,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机制,让企业和传承人自然形成合作关系。"
淮海路上,与知名法国品牌 " 爱马仕之家 " 一墙之隔的,是爱马仕与中国设计师蒋琼耳合作的品牌 " 上下 "。强调自身工艺传承的同时,海外奢侈品品牌近年着力于寻找并开发世界各地传统技艺。" 上下 " 推出的以竹丝编织包裹瓷器的系列作品 " 竹丝扣瓷 ",其中一款一壶两杯的产品售价达 8200 元。


爱马仕中国品牌 " 上下 " 致力于体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精湛的手工艺并将之引入当代生活(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内采用类似工艺自主开发的一壶两杯,价格只有 580 元。" 高端商品从设计、制作、品控、推广有一体化的方案,价格差异并不意外。" 在章莉莉看来,同款非遗技艺开发出不同的分层市场是好事," 说明中国市场正在逐步成熟,更多的消费能接触和享受非遗技艺带来的商品。"
章莉莉根据手工艺制作的比重,将非遗手工艺转化的商品分为三个层次:最顶层是手工艺制作比例大的高级定制品,用于收藏和展示;中间的是手工制作比例相对较小,适合小批量制作的商品;基础部分则是非遗元素的文创衍生商品,可以运用工业方法大批量生产。
PACC 和上海搪瓷品牌玖申联名开发的一款搪瓷杯,杯身印着传统的羌绣、苗绣图案,售价 149 元,旨在向年轻人传播非遗知识。" 三个层次像金字塔一样,越往下传播量越广。" 章莉莉说," 我们更多是在为中国累积非遗 IP 的人力资源,希望他们中走出今后孵化打造‘中国爱马仕’的人。"
从 " 小众 " 回归大众
晒照之后,杨蕾接了好几单 " 代购 "。她隔三差五就去上海哈尔滨食品厂门店询问,得到的答复总是 " 缺货 "" 不确定下一批时间 "" 暂时提供不了网上销售 "。
这款礼盒从今年 3 月开始研发,直到 6 月上市销售,卢华英带着人连夜赶工,也不过交出了 200 个。" 因为产量低,只敢做限量。明明市场在,却不能打造成‘爆款’。"


产能有限," 竹报平安 " 只能做限量不能出 " 爆款 "
" 手工艺周期长,人为因素影响大,而且手工制作每件产品难免有细微差别,这些都制约着非遗商品的量产。" 章莉莉坦言,要让非遗活起来,需要传承人与企业磨合出特殊的节奏:" 在订单稳定的前提下,非遗传承人才能变得更为职业化;职业化方能带动当地发展。"
对此她有信心,一面劝对接企业要有耐心," 先把非遗订单当做公益事业和帮扶活动来做,接过十次订单后,他们就逐渐成熟了 ",另一方面她和同事们为 PACC 一批又一批学员建起微信群,共享信息,交流经验,也督促生产。
" 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太大了。" 最近有企业对青海果洛的牦牛绒编织很有兴趣,章莉莉把这一消息用微信发给学员,两天后才收到回复。原来,学员里多是牧民,手机并不像城里人那样是 " 必须品 "。但机会难得,章莉莉和同事打算直接去当地,跟手工艺人们当面商议。
订单来不及做,还因为缺人,特别缺年轻人——这几乎是非遗传承人们的共识。上海婚俗木艺制品的非遗传承人何又圣今年 72 岁了,他学习木器手艺时只有 16 岁,可如今他最年轻的徒弟也已经 50 岁。
章莉莉曾把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八个乡镇的百名非遗苗绣传承人历时一个多月完成的 22 米绣卷《锦绣台江》带到上海设计周。主绣人杨再美受邀讲解作品,还带来了刚考进大学的女儿。


22 米绣卷《锦绣台江》亮相上海设计周
杨再美的奶奶是苗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多针法已是独门绝技。章莉莉以为杨再美会把这些技法传给女儿,然而小姑娘摇头说自己不会刺绣," 妈妈说只要成绩好就够了。"
设计周上,杨再美的女儿在海内外观众、设计师的惊叹声中,感受到 " 手艺 " 的市场和价值。活动结束,她对母亲和章莉莉说," 我要开始学刺绣了。"
以沈若凡的经验,国内并不缺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他接触过广州铜艺品牌五玄土的团队,这些年轻人为研究铜器自然着色开始自学,学习资料全部是他们自己在国内外学术网站上搜集的," 本来做雕塑的人,如今开口讲的全是化学公式!"
" 欧洲许多手工艺是以品牌工坊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但国内非遗似乎一直强调‘匠人’本身和师徒传承模式。" 在沈若凡看来,未来,非遗技艺一定会走向 " 开源 ",吸引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主动聚集。" 一说起‘匠人’,国内展现的就是苦大仇深惨兮兮的形象,为什么不能是享受创作乐于技艺的年轻人?"


上海设计周上,不乏带着孩子前来的年轻父母
" 非遗 " 名头能带来实际利益,有手工艺人因自己申报的非遗项目未将自己定为传承人而起诉政府;也有公司大量注册商标,禁止其他人开发非遗产品;还有传承人要求其他同样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不要继续使用。
" 非遗工艺不属于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这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技艺。" 章莉莉以赤水竹编为例," 当地很多人做竹编或相关事业,可以带动当地增收扶贫,带动更多人生活越来越好,那是当地共享的技艺。"
沈若凡最近走访了法国 " 瓷都 " 利摩日,发现有些工坊已经开始使用机械手臂制作器型,但核心的釉面工艺依然采用传统工艺。" 非遗不能排斥现代技术,不能排斥‘外人’进入。进入智能机器时代,非遗肯定是‘艺’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让非遗长久保持生命力。"


因独特的文化氛围,瓷都景德镇吸引了一大批喜欢手工艺的海内外年轻人聚集(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一个人、一个机构或者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自完成整个产业链的事。" 章莉莉发现,很多非遗传承人有直播账号,学会营销自己。来自抖音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已有 5 位传承人年收入超百万元,40 多位非遗创作者赢得百万粉丝。
" 互联网带来新的机遇。" 章莉莉认为,未来还可能催生新兴的专业中介机构,专门从事某个环节细小分类,例如非遗经纪人、非遗内容传播公司等。" 我们也期待看到非遗逐渐和市场融合过程中,能够产生一波新兴行业,这种行业越丰富,文化越有生命力。"


临沂木版年画、挂门笺等成为当地热门年货,非遗保护的是 " 技艺 ",只有一直被使用,技艺才是 " 活 " 的,否则只能成为 " 标本 "(图片来源:新华社)
" 我希望非遗是‘活态传承 ",即自然地传承下去,产生自身的生命力。传承人是创造者,公众是使用者。使用者是土壤,只有土壤变得肥厚,非遗才能长成大树。" 章莉莉说,只有从创造者到使用者能形成生态链,才是文化该有的状态。
沈若凡用一个 " 画面 " 来描绘这样的生态:" 有人静静地做,有人静静地买,审美和情趣在这往来之间,不断提升。"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简工博 钟菡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文内图片署名外,均由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提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52820 | 回复:53116





00852香港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